摘要:核桃酪核桃酪是以核桃为主原料烹制而成的甜品,呈浆状,色浅灰而略红,细腻香甜,润滋不糊口,是一种高雅的京味甜食。1950年以前"会贤堂"制作的核桃酪质量最好,闻名京城。[阅读全文]
摘要:蛤蟆吐蜜又称豆馅烧饼,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见品种,因其以豆沙为馅而得名,在烤制过程中,因烧饼边上有自然开口,吐出豆馅,挂着烧饼边上,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烧饼为蛤蟆吐蜜。[阅读全文]
摘要: 咸酥烧饼和甜酥烧饼都是北京小吃中烧饼的品种。《故都食物百咏》中有诗说:“干酥烧饼味咸甘,形有圆方贮满篮,薄脆生香堪细嚼,清新食品说宣南。”从诗中可以[阅读全文]
摘要:牛舌饼牛舌饼是一种有名的北京小吃。牛舌饼制作要用标准面粉和成面团,兑入发面团,比例大概在9: 1.5之间,就是说4.5公斤标准粉和面,加进0.75公斤的酵面,加适量的碱,和均匀揉成长条,揪成小剂,搓成条[阅读全文]
摘要:玫瑰饼玫瑰饼是一种糖馅、酥皮的点心,其做法是,要用妙峰山的鲜玫瑰花,摘瓣、去蒂用清水洗净后,通过腌制,与炒熟的蜜糖拌在一起,做成玫瑰馅儿,再用富强粉合成的面团,与发酵后的面团,分层折叠后做皮,将馅儿包好[阅读全文]
摘要:藤萝饼 藤萝饼是老北京四季糕点之一。过去每到春季,北京人都喜欢用花和面制作应时食品,藤萝饼就是其中之一。藤花四月盛开,具有甜雅的清香,香味既恬[阅读全文]
摘要:糖螺蛳转糖螺蛳转的介绍:北京人吃小吃讲究个起名实在,螺蛳转就是其中之一,因形似螺蛳而得名。老北京人 把当天售不完的螺蛳转用微火烤干水分再卖,称之为"干焙儿",干香耐嚼,满口酥脆。[阅读全文]
摘要:墩饽饽 饽饽是北京人对面制点心等食品的一种叫法。有客人来家要摆饽饽招待,因此老北京糕点店也称饽饽铺。饽饽一词明代杨慎的《升庵外集》中说:“北京人呼波波,南人讹为磨磨。”波同 饽[阅读全文]
摘要: 锅贴 锅贴是一种煎烙的馅类小食品,制作精巧,味道精美,多以猪肉馅为常品,根据季节配以不同鲜蔬菜。锅贴的形状各地不同,一般是饺子形状,但天津锅贴类似褡裢[阅读全文]
摘要:白薯铃的介绍:它是一种茶莱,即喝茶时食用的菜。作为饮食禁忌,回民是不饮酒的,为了在餐桌上应酬亲朋,大多以茶代酒,配以茶菜。而满族人的习俗崇尚“早茶晚酒”,早茶除了饽饽之外,还备有茶食,也即茶菜。所以茶莱[阅读全文]
摘要:炸三角 炸三角距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表面焦脆而不硬,味道清香鲜美。以前北京的大街小巷经常听到“油炸的,三角哇,虾米韭菜馅的”的吆喝声。馅分荤素两种。都一处的炸三角最为有名。 清《帝京岁时记胜》中写[阅读全文]
摘要:春卷春卷又名春饼、薄饼,是福州民间流行的传统小吃,历史悠久。春卷是由古代的春饼演化而来的。据古书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中记载:“在春日,食春饼,生菜,号春盘。”清代的《燕京岁时记》也有:“打春,是日富家多[阅读全文]
摘要:开口笑开口笑,通常是指一种主要由蜜枣制成的蜜饯食品用料 面粉500克,花生油1000克(实耗200克),蜜枣350克,鸡蛋50克1个,白糖50克,饴糖150克,芝麻仁60克,小苏打5克, [阅读全文]
摘要:姜丝排叉姜丝排叉,又叫姜汁排叉、姜酥排叉、蜜排叉。它不但是北京传统小吃,也是北京茶菜的一个品种。茶菜是满族、回族礼仪性食品。满族人在设席宴客时,习惯用茶及茶食为先,然后才是冷荤、热菜、甜食、汤等,一定按[阅读全文]
摘要:蜜三刀蜜三刀是传统特色风味小吃,起源于北宋徐州知州苏东坡,清朝乾隆皇帝三下江南路过徐州,吃过蜜三刀后龙颜大悦,御笔手书“徐州一绝,钦定贡”,至此蜜三刀就正式成为宫廷御点,并加以改良,成为现在的北京名小吃[阅读全文]
摘要:糖耳朵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又称糖耳朵,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前人有诗说:“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侣蜜麻花,劳声借问谁家好,遥指前边某二巴。”并注说:“糖耳朵蜜麻花,为清真教人所制食品,[阅读全文]
摘要:馓子麻花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很受百姓欢迎,它的制作比较麻烦。在事先将矾、碱、红糖、糖桂花放在盆内用温水溶化,再将面粉倒入和均匀,和好后挫长条盘起来饧一会儿,然后揪成40克一个的小剂。馓子麻花[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