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本段简介
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由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白、蓝、红斯洛伐克国徽
国徽
为盾徽。盾面为红色,周围镶有白边,盾面下部是三个蓝色的山峰图案,其上为白色的双十字标志。蓝色山峰代表斯洛伐克的最高峰——塔特拉山主峰,海拔2655米的格尔拉赫峰。双十字符号是信奉天主教的象征,表明了斯洛伐克人民的宗教信仰。政要
总统伊万·加什帕罗维奇(Ivan Gasparovic),2004年4月当选,2009年4月连任,任期5年。总理罗伯特·菲乔(Robert Fico),2006年7月首次出任总理,2012年3月再次出任总理。[1]议长帕沃尔·赫鲁绍夫斯基。面积
4.9035万平方千米。人口
人口540万,其中,13~17岁男22.2万人,女21.4万人;18~22岁男23.6万人,女22.9万人;23~32岁男42万人,女41.1万人(2005年12月)。主要民族为斯洛伐克族,占人口的85.69%,此外有匈牙利人、茨冈人、捷克人、还有乌克兰人、波兰人、日耳曼人和俄罗斯人。官方语言为斯洛伐克语。60.4%的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8%信奉斯洛伐克福音教,少数信奉东正教。编辑本段地理
自然地理
位于欧洲中部内陆、原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东部。北临波兰,东接乌克兰,南界匈牙利,西南与奥地利接壤,西连捷克。面积为49035平方公里。地势较高,领土大部分位于西喀尔巴阡山山区,西南和东南有小片平原。北部是西喀尔巴阡山脉较高的地带,大部分海拔100 0—1500米,山地占据了国土的大部分地区。属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温带气候。全国平均气温9.8℃,最高气温36.6℃,最低气温-26.8℃。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山区1,000毫米以上。主要河流有瓦赫河、赫朗河等,属多瑙河流域。森林面积占全境三分之一。山地南坡为阔叶林,北坡为混交林和针叶林。有铁、锰、煤、石油、天然气等多种矿藏。 同北京时差 比格林尼治时间早1小时;比北京时间晚7小时 国际电话码 421历史地理
5至6世纪,西斯拉夫人在此定居。公元830年后成为大摩拉维亚帝国的一部分。906年帝国灭亡后,沦于匈牙利人统治之下,后为奥匈帝国的一部分。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10月28日成立了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39年3月被纳粹德国占领,后成立了傀儡的斯洛伐克国。1945年5月9日在苏军帮助下获得解放。1948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开始全面执政。1960年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89年11月捷克斯洛伐克政局发生剧变,开始实行多党议会民主和多元化政治体制。1990年3月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同年4月改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1992年12月31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解体。自1993年1月1日起,斯洛伐克共和国成为独立主权国家。 最初在今天的斯洛伐克定居的是凯尔特人,前5世纪开始他们被属于日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
政区地理
斯洛伐克分八个地区(kraj),每个地区以其首府命名,其下分区(okres),现在一共有79个区。 布拉迪斯拉发州(Bratislava Region, sk: Bratislavský kraj) 特尔纳瓦州(Trnava Region, sk: Trnavský kraj) 特伦钦州(Trenčín Region, sk: Trenčiansky kraj) 尼特拉州(Nitra Region, sk: Nitriansky kraj) 日利纳州(Žilina Region, sk: Žilinský kraj) 班斯卡·比斯特理察州(Banská Bystrica Region, sk: Banskobystrický kraj) 普列索夫州(Prešov Region, sk: Prešovský kraj) 科希策州(Košice Region , sk: Košický kraj) 重要城市有首都布拉迪斯拉发、科希策、日利纳、尼特拉等等。首都
布拉迪斯拉发(Bratislava),位于多瑙河畔小喀尔巴阡山麓,人口斯洛伐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