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步外贸百科,外贸百科全书 >>所属分类 >> 其他产品   

双光镜 分享到腾讯微博

标签: 双光镜 双焦点眼镜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当一个人由于年龄增长而眼调节力减弱时,就需要对视远和视近分别作视力矫正,这时往往需配两副眼镜分别戴用,这就很不方便,因此产生了将两种不同屈光力磨在同一镜片上,成为两个区域的镜片,这种镜片就称作双光镜或双焦点眼镜。

双光镜的类型编辑本段回目录

1.分离型(福兰克林式)双光镜

  是最早出现的,也是最简单的双光镜类型,其发明人一般公认为美国名人福兰克林。分离型双光镜使用两片不同的度数的镜片,分别作为视远和视近区进行中心定位。这个基本原理至今仍用于所有的双光镜设计中。

2.胶合型双光镜

  将子片用胶黏着到主片上。原先用的是加拿大香杉胶,这种胶容易上胶,也可以在胶受机械、热力、化学作用退化后再上胶。现在一种性能更好的经紫外线处理的环氧树脂已经逐渐取代前者。胶合型双光镜使得子片设计形式和尺寸更加多样,包括染色子片和棱镜控制设计。为使分界线无形,难以被察觉,子片可以做成圆形,光学中心和几何中心重合。华夫式双光镜是一种特殊的胶合型双光镜,子片在一临时承载体上加工可以把边缘做得很薄而难以分辨,从而改善外观。

3.熔合型双光镜

  是将折射率较高的镜片材料在高温下熔合到主片上的凹陷区,主片的折射率较低。然后在子片表面进行磨合,使子片表面与主片表面曲率一致。感觉不到存在分界线。阅读附加A取决于视远区前表面屈光力F1,原凹陷弧曲率FC和熔合比率。熔合比率是两种相熔合镜片材料折射率之间的函数关系,以n代表主片玻璃(通常是皇冠玻璃)折射率,ns代表数值大的子片(火石玻璃)折射率,则熔合比率k(n1)(nsn),所以A(F1FC)k。从上式可以看出,理论上改变主片前表面曲率、凹陷弧曲率和子片折射率都可以改变近附加度数,但是实际上一般只是改变子片折射率来实现。表8-2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制造不同近附加熔合型双光镜所采用的子片火石玻璃折射率。

  表8-2不同近附加熔合双光镜的子片折射率(火石玻璃)

  附加度数子片折射率熔合比率

+0.50~1.251.5888.0

+1.50~2.751.6544.0

+3.00~+4.001.7003.0

  使用熔合方法,可以制造特形子片,如平顶子片、弧形子片、彩虹子片等。如果采用第三种折射率,就可以制造熔合型的三光镜了。

  树脂双光镜都是整体型双光镜,以铸模法制造。熔合双光镜都是玻璃材料制造的。玻璃整体双光镜,则需要较高的磨片技术。

4.E型或一线双光

  这种双光镜有很大的近用区,是一种无像跳双光镜,可用玻璃或者树脂制成。实际上,E型双光镜可以被认为是在近用镜上附加视远用的负度数。镜片上半部边缘厚度较大,可通过棱镜削薄法,使镜片上、下边缘厚度相同。所用的垂直向棱镜的大小取决于近附加,为yA40,其中y是分界线到成片顶部的距离,A为阅读附加。由于双眼近附加通常相等,所以双眼棱镜削薄量也相同。棱镜削薄后的镜片应加减折射膜,消除内折射。

双光镜视近点的棱镜效应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双光镜验配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点是视近区的棱镜效应。当确定视近区的棱镜效应时,可以把双光镜想象为由两个独立的镜片组成:主片,其屈光力通常是视远矫正度数;附属子片,其屈光力相当于阅读近附加的度数。

  以OD表示主片的光学中心,即远光心,OS为子片光学中心。视近区的总度数是视远区度数和近附加之和,而视近区某点棱镜效应则为主片和子片分别产生的棱镜效应的总和。

  例8-4:图8-3中,假设视近点NVP位于远光心下方8mm,子片顶下方5mm,该处的棱镜效应确定如下:

  主片屈光力为+3.00D,主片在NVP的棱镜效应,根据PcF,为P0.8×3.002.4BU,子片近附加+2.00D,如子片直径为38mm,从分界线到了片几何中心(亦即光学中心)的距离为19mm,由于NVP在子片顶下方5mm,则NVP位于子片中心上方14mm,即1.4cm。所以子片在NVP产生的棱镜效应为1.4×2.002.8BD

  所以NVP的总棱镜效应为0.4BD

  如果是远视者,原先配戴单光远用矫正时,已经适应看近时存在的底朝上的棱镜效应。如果老视时配戴双光镜矫正,如本例所示,NVP的棱镜量会发生改变。

  一般来说,无形双光镜的近用区中心的定位取决于主片的度数、子片的度数和子片直径,为了更好地控制近用区的光学中心位置,通常用棱镜控制双光镜。

双光镜的像跳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眼睛转动使视线从双光镜的视远区进入到视近区时,在跨越子片分界线时会突然遇见由子片产生的底朝下的棱镜效应
  子片在其范围内各点产生棱镜效应,以子片光学中心OS作为棱镜的底。在第一眼位时,眼睛通过视远区中心看远,眼睛逐渐下转时,由于和远光学中心距离渐远,主片产生的棱镜效应逐渐增大。当眼睛从子片顶部进入到子片区域,则碰到突然出现的由子片产生的底朝下的新棱镜效应。
  上述效应对于配戴者来说是双重的。首先,实际位置在AT方向的物体,看起来“跳”到BT方向了。其次,在角BTA内的光线,不能进入眼内。子片线导致了一个环形盲区,里面的物体双光镜配戴者不能看到,当变化位置时,又忽然地“跳”出来。
  像跳效应就是子片在分界线产生的棱镜效应,其量相当于以厘米为单位的子片顶部到子片光学中心距离与近附加的乘积。
  如果双光镜子片是圆形的,那么子片顶部到子片光学中心的距离就是子片的半径,所以:像跳量=子片半径×近附加。
  显然,像跳与主片屈光力、视远光学中心位置无关。如果子片顶部距离子片光学中心越远,则像跳量就越大。
  如果近阅读附加为+2.00D,子片为圆形,直径为24mm,则像跳效应为2.4,底朝下;如果直径增加到38mm,则像跳效应增加到3.8,底朝下。
  例8-6:假如是特形子片,子片光学中心和分界线的距离要近得多。如28×19的平顶(D形)子片,子片中心在子片顶下方5mm,如果近附加为+2.00D,则像跳量仅为1.0△,底朝下,不到前者的1/2。像跳效应较小,是特形子片双光镜比圆形子片双光镜更广为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消除双光镜的像跳现象,可以将子片光学中心OS放到子片分界线上,如E型(一线)双光镜,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

常见的和特殊设计的双光镜编辑本段回目录

  大部分的双光镜是用来代替两副分别用来看远和看近的单光镜的,所以双光镜的视远区和视近区的位置和大小就要和原先那两副眼镜相对应。如果近视觉更为主要,则子片可以更大,位置更高;反之,如果更多的时间用于看远的,子片相应就比较小,位置也较低。没有哪一种设计可以满足各种不同情况下的需要,应该根据配戴者的实际视觉需求进行选择和验配,有时甚至要采用不同的设计来满足差异较大的不同情况下的视觉需求。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道客巴巴 下一篇1688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国际结算等领域),建议您在福步外贸论坛发贴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一个死人
一个死人
外贸圣贤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看看外贸人如何交流?